车讯:宝马i3项目负责人:确认将推出下一代i3

基层理论宣讲深入人心,文艺演出让群众精神焕发,“陇南民事直说”解民忧办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巧解社会治理难题……
近年来,成县沙坝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通过理论宣讲润心、志愿服务暖心、产业振兴强基,探索出一条“文明聚力、产业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杨坝村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现场说事会上,老党员刘志刚的发言掷地有声:“党员要带头抵制高额彩礼,争当勤俭节约的表率!”针对长期以来困扰乡村的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沙坝镇以“民事直说”平台为载体,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移风易俗活动。
宣讲队由党员和乡贤组成,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用朴实无华的“家常话”解读政策,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观念。同时,沙坝镇还通过“红白事报备制”“文明积分兑换”等机制,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如今,在杨坝村,高价彩礼现象明显减少,彩礼金额从之前的12万元降低到现在的6万元左右,群众的人情负担也平均减轻了3000元以上。文明新风正从“政府推”转向“群众主动做”,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如春风般吹进了千家万户。
在沙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不仅体现在移风易俗上,更体现在对空巢老人的深切关怀中。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一现状,沙坝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依托,创新性地推出了“生活照料+精神陪伴+健康守护”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志愿者们定期走访空巢老人家庭,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
在羽川村王润祥家中,志愿者们正和92岁的王大爷唠家常,耐心为他讲解医保政策。65岁的王润祥站在一旁,眼中满是感激。他说:“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多亏了这些志愿者常来帮忙照顾老父亲,他们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啊!”这简单而又真挚的话语,道出了无数空巢老人的心声。在沙坝镇,这样的温馨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让空巢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连翘枝条太密会影响产量,得这样修剪……”在桦树村连翘种植基地,农技志愿服务队技术员陈卫杰正手把手地教种植户如何修剪连翘枝条,在他的指导下,种植户们纷纷动手实践,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这样的场景是沙坝产业发展田间地头的常态,沙坝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组建了一支由“田秀才”“土专家”组成的农技志愿服务队,通过“田间课堂+线上答疑”模式,为农户提供中药材种植、核桃管护等技术支持。
今年以来,沙坝镇已开展农技培训14场次,惠及群众4200余人次。得益于农技服务的助力,连翘、核桃等特色产业亩均增收达到了25%以上。同时,沙坝镇还创新了“支部领路、产业铺路、党员带路”机制,引导致富能人、乡贤参与乡村规划。在闫山村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袁银桂介绍道:“我们托管了80余亩核桃林,农户既能拿分红,还能在合作社务工。”这种土地托管模式既破解了劳动力外流难题,又实现了“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的目标。
移风易俗树起了新风、空巢关爱传递了温情、农技服务助力了增收、土地托管解决了民忧。新时代文明实践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沙坝镇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让群众的精神世界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更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将持续深化‘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模式,让文明之风吹遍田间地头,让产业之花结出共富硕果。”沙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亮说。
通讯员 陈海龙 图/文
相关新闻
- 2025-08-06玉门:“微”救助让民生兜底保障更有温度
- 2025-08-06灵台:“四好农村路”连起民生温度
- 2025-08-06静宁:社保服务站织密民生保障“暖心网”
- 2025-08-06泾川:“嵌入式”养老服务 托起最美“夕阳红”